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,释放出的巨大光热辐射是其主要的杀伤力之一。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心,尤其是关于一个问题:如果在爆炸时跳入水中,能否逃过一命。事实上,这种求生方式在历史上已有实例。在美国对日本长崎的核攻击中,一些日本市民就曾试图跳入水中寻求生存。
1945年,美国对日本实施了两次原子弹攻击,分别是广岛和长崎。长崎的核爆炸使用的原子弹被称为“胖子”,与之前在广岛投放的小男孩相比,胖子的设计更为先进,爆炸威力也更大。与广岛不同的是,长崎的轰炸效果更加显著,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。这场核攻击的背后,是日本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顽固抵抗。尽管局势已经非常紧张,日本军国主义的领导人仍然高喊“一亿玉碎”,表示要拼尽全力战斗,直到最后一刻。
展开剩余80%日本在战争末期依旧展现了强烈的决战意志。尤其是在冲绳战役中,美军大大低估了日本军队的决心,导致了超过七万人的惨重伤亡。根据盟军的估算,如果美军真的发动了本土登陆战,伤亡人数可能会达到一百万以上。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,迫使美国政府作出了使用核武器的决定。虽然这次行动中,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战略意图之一是展示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。
广岛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到核攻击的城市。即使在核爆前,广岛已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疏散,近一半的市民已撤离市区,但仍有大约20万居民选择留下。1945年8月6日,原子弹“小男孩”在广岛市中心爆炸。当时尽管原子弹仅含1千克的铀核材料,但爆炸威力却高达1.5万吨TNT当量。爆炸瞬间,广岛市中心的温度飙升至约6000摄氏度,几乎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温度。
这股强烈的光热辐射,几乎能瞬间摧毁任何生命。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,人的皮肤和建筑物在强大的气流和压力下变得脆弱不堪。广岛市中心周围的风速曾达到每秒440米,爆炸中心周围的气流造成的压力甚至超过每平方米350吨。爆心周围的建筑物全都被夷为平地,甚至一些坚固的混凝土结构也未能幸免。至于传统的木质房屋,更是瞬间被摧毁,连一丝残骸都没有留下。
然而,最致命的伤害来自于原子弹释放的光热辐射。在广岛,爆炸发生的瞬间,温度瞬间跃升至极限,任何生物都在这一瞬间灰飞烟灭。日本民众对于核爆的应对几乎是完全没有准备的,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来寻找避难的方式。
在这样可怕的灾难中,有一些人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。其中一个幸存者名叫高藏信子,她在广岛爆炸时,离爆心不到300米。爆炸发生时,她正在银行办理事务。尽管她听到了美军B-29轰炸机的轰鸣声,但她没有惊慌,反而冷静地找了一个角落蹲下。银行的坚固结构帮助她挡住了爆炸的冲击波,成功躲过了这场灾难。
高藏信子所躲避的,是爆炸释放的强大能量,这些能量通常会摧毁周围的一切。但是,正因为她选择了在银行内避难,并且处于一个良好的掩体背后,使她免受致命的伤害。这也验证了在核爆炸中,寻找遮蔽物、保持冷静是生还的重要条件之一。事实上,在冷战期间,美国就曾通过民防演习教育民众,在核爆发生时如何找到掩体,以减轻伤害。
另外一个幸存者是光雄,她的故事也证明了跳水的确能在某些情况下救命。当时,她正在池塘边作画,没注意到即将来临的爆炸。突然间,爆炸的冲击波将她卷入池塘。为了避免爆炸带来的伤害,她本能地选择潜入水中。爆炸后的水温迅速上升,但她没有露出水面,直到温度恢复正常后才浮出水面。这时,她才发现周围的景象已经变得焦黑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焦臭味。她赶紧离开池塘,但池塘里已是尸横遍野。
类似的生还故事还有很多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。对于那些靠近爆心的人来说,水体的温度可能会迅速升高,最终被煮熟。因此,尽管水能在一定情况下提供保护,但也必须根据爆炸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安全。
然而,幸存者始终是少数,大多数广岛和长崎的居民未能逃脱这场灾难。即使躲过了爆炸,核辐射的致命威胁依然无处不在。许多人因此患上了急性辐射病,短时间内便相继死亡。即便是幸存者,也经常在爆炸后的一月内死于核辐射的慢性影响。
今天,广岛和长崎依然是可以居住的地方,这要归功于它们地处临海的优势。大海帮助净化了这些地区的辐射残留,使这些城市重新恢复了生命。然而,如果今天的战争使用的是现代的热核武器,其威力远超当年的原子弹,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过这场浩劫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之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